時間過的很快,從大學入學以來,已經到了第四個年頭,同時也是最後的一年,趁著這最後的機會,我申請了前往日本的交換學生。最後,我得到了前往京都,在著名的同志社大學進行一學期的交換機會,於是乎,從9月開始,我正式的來到日本,開始了不一樣的生活。
踏出第一步
雖然說不是第一次出國,但是要在離家這麼遠的地方,展開長達半男的生活,難免會覺得緊張,一大清早搭著6點的飛機,來到了日本,單單是聯絡學校的志工來接我去宿舍就弄的手忙腳亂。
我所住的地方……有些偏遠吧,就連志工都要問交番(交通警察)才找的到。按下宿舍的電鈴,一位有些白髮蒼蒼的老太太就來應門了,這一位大野女士便是我所住的「京都修學館」的管理員。她非常細心的跟我說明宿舍的相關注意事項,我則是聽的戰戰兢兢,因為在這裡的「規則」可是非常的多。宿舍是一人一間房間,男生一樓,女生二樓。但談話室、廚房、廁所、浴室等則是大家共用,因此存在很多的「約定」,大家也要排值日生負責收廚房,如果有人按電鈴或打電話來,大家也要幫忙接電話收包裹。其中有一個很有趣的東西,就是門口的名牌。當你出去的時候,要把掛在門口,寫著自己房號的牌子翻成紅色,回來時則要翻回白色。這個小習慣可以告訴大家你在不在宿舍,所以大野女士也在三強調一定要記得。這裡與其說是宿舍,更不如說是一個超大的大家庭。
各種設備都是共用的,無形中就增加了大家交流的機會。宿舍裡住了來自臺灣、美國、英國、加拿大、西班牙、日本與以色列,總共24位交換學生們。在煮飯的時候,大家免不了要噓寒問暖一下。對於在台灣是住家裡的我來說,可以說是一個有趣的體驗。
張羅生活
在這個物較高昂的日本,隨便外面吃一餐都要破台幣200的地方,說真的生活還真的不能馬虎,所以在這裡也養成了一些習慣。比方說這裡的超市大多晚上8點關門,在6點半時就會把當天到期的便當和即期品半價出售,這時當然就是一個省錢的好時機了。日用品則去百元商店購買,在拿個集點卡來累積點數。在台灣都沒有這麼拼命過。一開始覺得很麻煩,但久了卻也覺得有趣,這大概是一種認知失調吧。
很幸運的,我在這裡遇到了一位來自銘傳的交換學生。因此時不時就和他一起煮飯,大家食材分著用,這樣不但省時間也提昇了在家開伙的動力。至於手機戶頭腳踏車等等,種於也在經過了一番波折後順利搞定。現在看起來反而會有一種當初的自己怎麼這麼厲害的成就感。
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地方就是信用卡。早先聽說了日本是個信用卡盛行的國家,但當我拿到第一張信用卡時,還是不禁懷疑「這樣可以嗎?給我這個才來日本不到幾天,收入為零的留學生10萬日圓的額度」。拿到了卡之後,日本的拍賣,amazon,線上購物簡直比自己出門張羅還要方便。
校園生活
在經過了日文測驗之後,迎來了入學典禮,在莊嚴華麗的大講堂中,隨著神父為我獻上祝禱之後,這學期的課程就正式開始了。同志社的課程分為針對交換生和別科生(來學日文的正規學生)的日語與文化課程,以及開給同志社一般學生的學部課程。很可惜的,同志社的心理學部位在隔壁的京田邊市的京田邊校區裡,考慮到來回將近3小時的車程和車資,只好斷然的放棄了心理學的課程。決定將主力放在日文與日本文化的學習上,最後總計修習了13門課程。同志社的課時間是一堂課是90分鐘,計2學分,每天從9點開始第一堂課。至於上課的方式和內容則是和台灣大同小異,或許是因為台灣大學教育有一部分源自日本吧。
同志社大學是由日本地一位留美的學者新島襄所創立的基督教大學,是關西地區最頂尖的私立大學。從幼稚園到女子大學,共計有9所系列學校。學校的建築無論新舊一律採用歐美式的紅磚建築,神學院的禮拜堂據說還是京都最大的教堂。第一腳踏進校園時,忽然有一種錯亂的感覺,在這個充滿了日式風味的古都中,存在著充滿歐式風味的學校。甚至有一次上課時,當我不經意的往窗外望去,一瞬間彷彿有一種置身在歐洲古老大學的感覺。
和日本的每一所學校一樣,同志社的學生活動也非常的蓬勃。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每天中午的廣播節目。由學生們自己進行的30分鐘全校廣播,有時候有樂團表演,有時候是訪談,也有時候是節目宣傳,這個時間就是學生的時間。除此之外,學生的刊物也非常的多,不定期發刊的體育報,報導學生比賽的戰績,每月出版的各式校刊,甚至還有選美比賽和留學生訪談等等的專欄,可謂五花八門,看都看不完。逆光是現在台大心理的第一步,也希望可以和這裡一樣蓬勃發展。
說到日本必不能少的文化祭。同志社大學有兩次,一次是由京田邊校區所舉辦的CLOVER祭,另一次則是由同樣有學生擺攤、樂團、展覽、演講。有趣的是我竟然看到了草泥馬一頭,據說每年都會出現。另外同志社的心
理學部也擺了一個攤位,展示了各種錯覺圖型,還可以現場帶上上下左右顛倒的眼鏡來玩套圈圈,或許杜鵑花節也可以來試試看。
國際文化的交流
在這裡,可以在遇到很多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們。以我的班上來說,13個學生中就有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韓國、澳洲、德國和捷克的學生。同志社在日文教學這一塊真的很有經驗,每一天上課的老師,上課的教室都不一樣,所以說大家不會只見到被一位老師的教學所侷限,也不會只龜在一間教室裡面。教學課程涵蓋聽說讀寫,時不時也有日本學生來充當志工給大家建議和交流,日文中心也會舉辦很多的活動。我參加了合宿、工廠見習、日本高中生交流等等的活動。每項活動都可以體驗到「活的」日本社會與文化。
除了由官方所辦的活動外,另外也有留日的同學會,同志社的學生們也有很多針對國際學生交流的社團,這些社團會時不時的舉辦和日本人的交流活動。比方說和日本學生們一起製作日本的和果子,或是一起賞楓觀光,甚至一起坐在河堤喝酒聊天,再在半夜一起摸黑爬山看夜景,這一類的活動。另外台灣的國慶我也在這裡參加了,和日本人一起穿著西裝參加國慶晚宴真的是很有趣的體驗。
體驗日本
除了專門辦給留學生的活動外,最重要的當然是要參加一些「日本人」的活動。在上課時間之餘,我參加了被喻為京都三大祭之一的「時代祭」,和一般祭典不一樣,這個祭典沒有狂歡,有的是扮成各個時代的人們所做的遊行,看著祭典,就像看到了京都了歷史。相較之下,大津祭就顯得有趣多了,13輛兩層樓高的花車由一群健壯的男子們拉著,一邊演奏音樂,一邊向圍觀的群眾丟下祈福的草束。我覺得這裡有個向心力,不只是主辦方,一般的市民們也都把自己當成城市的一部分,參加祭典時,感覺到了自己真的是生活在這裡。
真正的日本
要體驗一個文化,光從書本電視是不夠,唯有身處其中,才會知道夢想和現實的差距。雖然說到日本,我們總會有高科技、彬彬有禮以及傳統文化的印象,待在這裡幾個月後,才發現理想和現實的差距還是有的。
舉例來說,在台灣到處都用的到的免費無線網路,這裡根本就沒有。開戶頭的提款卡要等上一個月,ATM還有「營業時間」。交通機關各自為政,沒有像悠遊卡這麼統一方便的東西。就連停個腳踏車都要收上150日圓的停車費。還有很不環保,塑膠袋和免洗餐具滿天飛。如果只是作為一個觀光客,這些東西都不會注意到,但是當我真的生活在這裡時,才驚覺到有時候在台灣覺得理所當然的東西,在這裡卻是行不通了。
但是,我也發現了很多令人驚訝的一面,比方說日本人事實上是很熱情的,只要你願意和他們交談,他們就算用上英文也會努力和你溝通。日本的郵局也很敬業,每天服務到晚上12點,晚上九點前都可以請郵差送信。
就像這裡的老師所說的一樣,來日本不只是學日文,而是要學「活的日本」,書上的東西看看就好,重點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身體去體會這個一有點熟悉卻又很不一樣的異地。
邁向明天
留學到現在已經經過了超過一辦的時間,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個月,我覺得我已經學到了很多我所不知道的事情,不管是文化還是語言,新奇的事物一個接著一個,讓我想要休息都沒有辦法。在剩下不到三個月的留學期間,我也期許自己沒有任何遺憾的完成這一次的旅程。
看到這裡,你還在猶豫著是否要來國外看看的嗎?我只能引用那句經典名言,「有些是如果現在不做,一輩子就不會做了」,抓住「學生」的最後一站,嚐試著挑戰自己,開拓視野吧。
來日本的小發現 Part.1
1. 日本的便當裡面都沒有「青菜」
2. 日本大學的福利社什麼都有賣,包含西裝,為了學生的就職活動,還有電影票和旅遊套裝
3. 日本買不到「豆干」和「豬皮」
4. 日本「信用卡」很普及,就算是學生也是人手一張。
5. 日本的「存摺」可以插進提款機轉帳付款
6. 日本要用「學校的網路」要先通過網路安全筆試才可以
來日本的小發現 Part.2
1. 日本的「牛丼」和「咖哩」都是屬於速食,且是食物裡最便宜的
2. 日本腳踏車要停在「付費停車場」
3. 日本的「駕訓班」要價不匪,隨便也要台幣6萬以上
4. 日本的商店幾乎都有「集點卡」
1. 買東西結帳時,要把錢放在盤子上,店員在把錢找給你之前,不會把前拿走。
2. 日本的教授,國高中老師上課都是穿西裝。
3. 日本的網咖有包廂還可以洗澡,是住宿的好地方。
4. 日本人年輕人不會去做博愛座,但相對的也很少會讓坐。
5. 日本人真的很喜歡抽煙喝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