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反省 [太陽花學運系列文章]

反省

吳如雅


      通過「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和「學生進駐立法院」兩件事情,讓服貿的議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表達意見與追究責任的同時,我也不斷的試著透過所有可以接觸到的媒體資訊來了解這件事情隱含的近因和遠因。身在國外總是格外心憂,但是只要時間許可,我們都可以投注自己願意投注的心力。

      我想知道服貿的實質內容還有優缺點的分析,還有這個協議在政府機構中所經過的處理。於是我看了經濟系鄭秀玲教授的投影片、從Google搜尋到的許多新聞頁面中的優劣分析〈主要有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中央通訊、天下評論、還有一些小小的媒體跟維基百科〉、郝明義先生從出版業發起的討論和分析、反對黑箱服貿的臉書頁面。

      我想知道台灣現在有甚麼主要的媒體可以參考,還有確定媒體本身是否安全可靠,在維基百科上分別看到對台灣媒體史以及台灣媒體亂象的介紹。

      基於這些資訊和自己的評估之後,我不認為政府通過服貿的手段合理、也不想要在服貿通過之後,對台灣的勞工、台灣人的生活可能造成的影響。比起失去自由接受資訊、思考、發言和決定自我生活樣貌的危險看來,我寧願放棄大家的經濟成長。經濟的成長總是有限的,自由的學習同樣是競爭力的來源,沒有理由為了部分優勢產業的利益,犧牲台灣現有的獨立。

      但是台灣獨立嗎?從產業外移的現象看來,也許比有些人想像中的還要依賴,而且如果我們長久以來對稍早之前的和平「現況」感到滿意,也難有改進的可能。在去年來芬蘭交換之前,其實就看到郝明義先生從出版業的例子反對簽定服貿的文章,但是我除了在心裡默默認同之外,沒有其他任何的舉動。

      在事情的一連串發展下來之後,媒體、黨派、勞資等好多社會問題都被提出來了,忍不住對自己之前的漠視感到自責。在看到自己覺得不對的事情之後,為什麼沒有試著深入了解、尋找原因和尋求改善的方式?我不覺得自己是理性的,我只想堅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然後不斷反省這樣的堅持是否能維持自己和身邊世界的和平。也許有很多人也是這麼堅持著,只是我們實質上的想法、以及會採取的行動卻又五花八門,這就是人有趣的地方,也是我們需要互相溝通的理由。

      昨天聽到學生攻佔立法院之後,幾乎徹夜觀看了現場的轉播、跟身邊〈臉書上〉關心這件事的人討論、觀看我所信任的人們分享和發表的內容,然後今天繼續閱讀國外媒體的報導、瀏覽關鍵評論網整理的公聽會重點紀錄。

      晚一點去學姐家吃飯,兩個博士生比我冷靜多了,我發現自己和他們比起來,多了許多激情與恐懼。試著把自己吸收到的資訊整理、表達,然後發現兩天的閱讀其實根本還不夠清楚勾勒出真正重要的關鍵和比較全面的看法。悲觀的人為什麼悲觀?各行各業裡,支持與反對的理由有哪些?要用那些標準判斷服貿簽定的過程和學生的行動?現在在報導的各家媒體是不是有盡到專業與道德上的責任?

      對於服貿的處理程序和內容,我依然持反對意見,可是也必須承認,自己對於想關注的事情的所有了解依然非常狹隘。混亂的媒體和政治環境是一個原因,可是根據學姊的意見,台灣在解嚴之後的自治經驗也才只有二十幾年,現今的情況也有它自己的源頭。我相信群體的亂象同時是、也不是每一個個體的責任,端看每個人如何分配個體和群體的能力範圍。反觀自己,我有沒有做出甚麼決定,讓這樣的狀況無法獲得改善呢?


      我想自己還是太晚、太少關心、學習、思考與付出了,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忙,不一定有時間討論公眾事務,偏偏媒體卻沒辦法好好在這方面幫忙。看到越多不同的細節,就發現有越大的事情需要擔心,可以慶幸的是今天還可以聽到自己能夠理解的、正反相對的意見。原本關注的兩件事帶出了很多更大、更難解的問題,需要接下來大量時間和人力才能改善。依然想感謝所有與我分享討論的人,結論就是交換生真的很閒,才可以幾乎毫無顧慮的投入關注。我相信即使活在充滿謊言的世界裡,想要獲得真相,只有自己先誠實表達、耐性傾聽,才有可能產生多一點有效的溝通,帶來多一點共處的和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